7月16日,宁夏银川,分布于贺兰山东麓27个山口和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上万幅岩画吸引着全球岩画专家齐聚于此。这些史前印记和分布于全球的岩画资源一起,记录着整个人类的童年。
然而,这些跨越大洲大洋的图像语言却并非孤立存在。专家认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文化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现象,同时又有源与流的不同,很多岩画点、岩画块、岩画线、岩画带及其大区域都有内在的联系,体现了不同时期迁徙人群留存的社会生活片段。
宁夏贺兰山拥抱石处人面像岩画
在美洲发现的甲骨文岩画是商代移民的证据?环太平洋地区的人面像岩画是从贺兰山地区传播出去的?我国北方岩画的斯基泰风格画像表明西亚的塞人文化也波及我国北方草原?专家们的研究说明,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已经开始跨越千山万水“遥相呼应”。
正如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所说:“岩画是全球最早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早的文明结晶和文化符号,也是相互沟通的历史印记。”
“贺兰山岩画是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北方草原民族东西迁徙、南北移动的集结点,它在历史上的东西传播作用不可忽视。”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张少志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表明,从宁夏贺兰山岩画到内蒙古岩画,再到环太平洋沿岸的岩画;从甘肃河西走廊的祁连山、马鬃山和黑山岩画到青海的刚察县哈龙沟岩画,再到天山以北的岩画;以及非洲、欧洲的丝绸之路沿线的岩画之间,大多都有联系。
宁夏贺兰山太阳神岩画
宁夏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东西迁徙的特殊走廊,又是中国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距今4万多年的水洞沟人生活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活动遗址。此后,从旧石器时代直到新石器时代不断叠加,使古代的水洞沟人可能与岩画产生了一定的联系。由此也出现了一个历史之谜:水洞沟人从哪里来?他们是否在贺兰山开凿岩画?他们又到哪里去了?是向阴山以东迁徙进入山西、东北,还是向西一带迁入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一带?沿途留下的记录社会生活的岩画,将是破解这些谜团的钥匙,也是研究丝绸之路沿线人类早期沟通迁徙的“文献”。
专家们对以岩画为媒介,加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充满期待。第一届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意大利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主任埃玛努尔·阿纳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岩画的研究只有在更大的空间范畴,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视野当中,才会更有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张亚莎教授认为,岩画作为无文字时代人们交流、记忆与情感传达的“世界语”,自然会成为整个人类史前无文字时期的某种“文字”遗存。
宁夏贺兰山圣壁雪韵岩画
“岩画作为人类共同的母语,是没有国界民族之分的。岩画应发挥文化主导作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张学智说。
“岩画遗产遍及五大洲,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三分之二的国家,虽地域、民族、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但追溯人类文明起源与对话,是共同目标。”中国岩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乔华认为,应全方位、全时空地去开展岩画研究,探索岩画保护。
宁夏岩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岩画学会会员杨惠玲认为,宁夏虽偏居西北一隅,但恰好处在交通孔道上,这在贺兰山岩画的分布和内容中得到了充分投射,说明宁夏曾经、现在也依然是欧亚大草原文化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刚刚闭幕的2017中国贺兰山国际岩画峰会上,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对世界各地彼此孤立的岩画遗存与全球岩画进行全面系统的联动研究,已在岩画学者中达成共识。
作为千万年前人类共生的印记和当下连接不同国家的纽带,岩画这一人类最古老的通用“语言”,正在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的使命,也将推动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共享中结成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照片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提供)
2024-09-29
2024-09-27
2024-09-26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