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于《世界知识》2018年14期 作者:邢云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负责人 尼泊尔期待成为沟通中印的桥梁 6月19~24日,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尼泊尔总理卡·普·夏尔马·奥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不仅是他第二次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也是他担任尼泊尔共产党主席后首次对华访问。奥利此次访华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促进中尼两国全面合作的历史性访问。 尼泊尔政治转型艰难完成 然而,奥利这一路走得并非十分畅达。2015年4月,毁灭性的大地震导致尼泊尔近9000人丧生,数十万间房屋被毁。同年9月,尼泊尔新宪法在经过了充满争议的长期拖延之后终于获得通过,但居住在南部边境地区的马德西族群发起抗议活动,反对他们称之为宪法中“对妇女、原住民社区和低等种姓的歧视条款”。抗议活动不仅导致了伤亡,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印度还以安全为借口封锁边境,切断了进入尼泊尔的石油、药品、建筑材料等重要物资供给。成千上万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的人在惨遭“天灾”后又经历“人祸”。2016年3月,第一个总理任期内的奥利就曾在访华期间寻求中方帮助,并与中国签订了包括跨境能源运输在内的10 项协议,中方向尼泊尔提供了1000吨汽油紧急援助,10项协议中的铁路计划也被认为有望帮助尼泊尔减少对印度的依赖,奥利则因此访被称为“史上最亲华总理”。虽然印度封锁边境之举让尼泊尔政界和民间的大多数人反感,但内部的党争还是给外部势力留下了操作空间。2016年7月,普拉昌达与亲印的尼泊尔大会党联合,在议会提起对奥利的不信任案,最终迫使奥利辞职。 自开启民主化进程以来的28年中,尼泊尔经历了26届政府。2001年王室惨案发生后,尼泊尔历经制宪难产、政体变革等政治动荡,国内经济发展缓慢,投资环境之恶劣一直为国际投资者所诟病。政局不稳定导致的政策延续性低下,一直制约着尼泊尔与邻国的合作。在2018年年初的大选中,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组成的左翼联盟在尼泊尔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选举中、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层级均赢得压倒性胜利。5月17日,尼泊尔总理、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奥利,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主席普拉昌达宣布各自领导的政党解散,随后一同前往尼泊尔选举委员会为尼泊尔共产党注册,标志着统一的尼泊尔共产党正式成立。奥利当天表示,如今是国家发展的好时机,尼泊尔共产党会信守承诺:为社会带来政治稳定,并促进经济发展。普拉昌达表示,两党合并就好像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之后就再也不会分离。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主席雷格米教授就此事对新华社记者说,这两个共产党政党兑现承诺,最终合并,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好事,传递了正面和积极的信息。在2015年废止的由制宪会议制定的临时宪法中有条款规定,新任总理上任6个月后,在野党有权提出对总理的不信任案。正因此规定,尼泊尔政府更迭频繁。而新宪法第100条明确规定:必须达到下议院议员人数的1/4,才能提出对在任总理的不信任案,且在总理任期的前两年不能对其提出不信任案。这意味着2018年奥利总理政府执政将稳定在两年以上。条款还规定了如在总理任期两年后对其提出的不信任案失败,之后一年内不能对其再提不信任案。新宪法第85条也规定了下议院的工作期为5年。在尼泊尔广大民众对“旋转木马式”的政治怪圈感到厌倦,又深感国家需要发展的紧迫时刻,左翼联盟在选举中的获胜、新宪法对罢免总理设置的严格规则、奥利政府提出的“繁荣的尼泊尔、幸福的尼泊尔人”的社会发展目标,都让民众对本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充满了期待。 尼泊尔的平衡外交:为了友谊和发展的“竞争”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为帮助尼泊尔震后重建,习主席向他提出共建“中尼印经济走廊”的建议,莫迪作出积极表态,此后或许出于对华战略考虑,并未有实质性进展。2018年莫迪两次访华,尤其是4月中印领导人武汉非正式会晤,向外界发出了双方都有改善双边关系强烈意愿的信号。处于中印两大发展中国家以及两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第六大经济体之间的尼泊尔,自然对这一信号持欢迎态度。中国与印度地缘政治关系的缓和,对尼泊尔来说是一个机遇。本次访华前,奥利总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尼泊尔可以成为中印两国之间的桥梁。事实上,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跨境互联互通,从‘内陆闭塞’的国家转变为‘陆地相连’的国家。”访问结束后,两国联合声明里也提到“双方对签署铁路合作备忘录表示满意,强调该备忘录是中尼合作历史中最重要的倡议,相信将为两国跨境互联互通开启新时代。”地理因素一直是中、尼、印三国在处理彼此宗教、政治、经济往来事件的根本出发点。在奥利就任总理首先访问印度之时,双方已提到要重修边境铁路和公路计划。与中国的互联互通也始终是奥利政府急切渴望实现的突破。从奥利2016年3月访华提出将铁路网延伸至尼泊尔,到中国各方积极完成跨喜马拉雅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再到今日跨境铁路建设即将付诸实际,各口岸周边以及相连公路修复保通,“中尼印经济走廊”从通道功能来讲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刚结束为期6天的中国之行回到国内下了飞机后,奥利总理就与媒体记者们分享了他在中国的收获。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援引奥利当天讲话称,尼中两国已经为铁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领域的协议制定“长期经济援助草案”。自从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尼泊尔国内各政治阶层和民众都表现出强力的支持,他们从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看到了本国发展的希望。良性的中尼印三边关系既能保证三个国家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又可互相借力,实现两两间的睦邻友好往来,还有助于打通陆路通道,实现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联通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共赢互惠。 但是,奥利总理行前的水电站解约事件也让美好的设想笼罩疑云。5月份曾有消息称尼泊尔将取消与中国三峡集团签订的15亿美元水电站协议,令人不禁想起去年11月尼泊尔取消了与中国葛洲坝集团25亿美元的合同。而今年5月莫迪访尼行程的重点之一就是为印度主导建设的尼泊尔“阿伦三期水电项目”奠基。这让中国相关各方颇感疑惑。奥利总理回应称:“尼泊尔现政府的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压力……西色迪水利工程项目是国家优先项目,对项目执行的决定完全取决于最大化服务国家利益。”无论尼泊尔政府最终做出何种决定,尼方都承认中国在海外水电项目中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建设改善包括水电站在内的基础设施是尼泊尔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当务之急。对此,国际媒体也各有判断。日本《东京新闻》针对奥利今年4月到5月间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互访和6月访问中国指出,奥利主张推行“平衡外交”。印度媒体引用了奥利自己对“平衡”外交的辩解:“我们不认为我们的邻国在尼泊尔为了地缘政治利益而相互竞争,如果有任何竞争,那也应该是为了友谊和发展。”26日奥利总理在议会介绍访华成果时也表示:“我们不会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与邻居(中国或印度)玩游戏,无论局势好坏,我们都与两个邻国站在一起。” 可以说,包括奥利在内的尼泊尔各届政府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务实而平衡的方式,让自己融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统一尼泊尔的普利特维国王曾将尼泊尔比喻为“身处中国和印度这两块巨石夹缝之间的番薯”。19世纪早期,尼泊尔就扮演了通过喜马拉雅走廊联系中印的枢纽角色,也从中印的贸易中获得了繁荣。如今,中印两国不仅双边贸易量和直接投资量在不断扩大,两国还在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框架下密切合作。借鉴历史,奥利的“桥梁说”预示着中尼印三方合作前景广阔。获得广大人民支持的尼泊尔共产党以及奥利政府正致力于消除桎梏国家发展的腐败及不善治理,一个建立在平等公正基础上的繁荣社会有望早日建成。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