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秘鲁前副总统、秘鲁圣伊格纳西奥洛约拉教育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劳尔·迪耶斯·坎赛科(Raúl Diez Canseco)一行访问世界汉学中心,开展为期三天的深度考察与合作交流。

9月25日,以“中秘汉学交流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中秘文明对话会在世界汉学中心成功举行。本次对话会聚焦于在“全球南方”崛起与“一带一路”合作深化的宏观背景下,汉学与中国学如何赋能文明对话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汉学与中国学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与秘鲁前副总统、圣伊格纳西奥洛约拉教育集团创始人劳尔·迪耶斯·坎赛科(Raúl Diez Canseco)作为对谈嘉宾,对话会由世界汉学中心拉美汉学与文化中心主任孙新堂教授主持。

孙新堂教授在开场中指出,在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化与“全球南方”力量崛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中秘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其关系更关乎文明对话与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他指出,汉学与中国学已从书斋学问转变为文明互鉴的活性力量,世界汉学中心正通过学术共同体建设、知识共享网络、海外实体分中心建设等方式,积极推动汉学知识服务于两国的共同发展。

徐宝锋教授在开场陈述中指出,过去一年里,中秘文化交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国拥有跨越山海的深厚文化联结,在历史传统与文明背景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些古老的智慧至今仍在为当代的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提供启示。
谈及汉学的角色演变,徐宝锋教授强调,世界汉学中心正推动全球汉学家的协同努力,旨在将汉学构建为跨文明理解的知识桥梁。他特别指出,劳尔阁下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汉学著述者,但其通过创立秘鲁中国研究院所展现的机构化实践,本身就是当代汉学与中国学发展的重要参与形式,这一实践标志着海外中国知识生产从个体学术研究向制度化、公共性知识基础设施构建的关键转向,其意义深远。

劳尔阁下梳理了中秘交往的深厚脉络。他回顾了自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以来的悠久联系,指出华人移民对秘鲁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强调秘鲁是南美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始终将中国视为好朋友。他特别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标志性项目——钱凯港为例,阐释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重塑区域物流与贸易格局的革命性意义。他进一步提出,硬件联通需与“知识丝绸之路”建设并行,倡议设立中秘联合研究基金,聚焦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南方共性议题”,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他强调,人的互联互通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并呼吁加强青年学者交流与学历互认,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伙伴关系。

徐宝锋教授从学理高度阐释了中秘合作的文明根基与时代意义。他将双方的合作精准归纳为“共建、共享、共赢”三大关键词。他指出,中秘同属“全球南方”,双方的共赢不仅建立在坚实的经贸合作基础上,更拥有深厚的人文基础作为未来发展的保障。
他强调,“全球南方”的崛起,归根结底是文明的崛起、文化的崛起与知识的复兴。他引述中国传统的“天下观”思想,认为其有助于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中国的发展模式与治理逻辑,也是中秘两国超越表层合作、深度理解彼此哲学与文明内核的关键。他指出,世界汉学中心与秘鲁中国研究院的成立,正是为了充当吸收和传播文明“营养”的桥梁,使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更为便捷和深入。他特别赞誉劳尔阁下通过推动双方深入合作所展现的远见,并期待其成为连接中秘文明的“汉学家”这一闪亮身份。

对话会前,嘉宾一行参观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果展。

本次对话会形成了重要的学术共识,中秘合作已进入以人文交流与知识共创为引领的新阶段。双方认为,基于文明相似性的相互理解,能够为“全球南方”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范式,通过将更多汉学与中国学事业实践者纳入学术共同体,拓展学术边界,更有效地服务于中秘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5-10-02
2025-10-01
2025-09-30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