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我拿到前南斯拉夫留学奖学金去中国留学。前南斯拉夫时属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尚未解体,这个曾发起不结盟运动的国家,在两极格局下的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时,我对中国可谓是一无所知。但我非常崇敬毛主席,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将国家的当下和未来掌握在本国人民手中。
之后的四年,我有幸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将自己沉浸于这一大国的文化中。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虽然当时生活水平有限,但他们展现了其古老文明的积淀,像凤凰般无数次涅槃重生,有能力再次成为人类发展的引擎。
▲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语言大学校门
尽管当时我的中文并不好,但我知道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正孕育着巨变。我听到关于改革开放的消息;我看到天翻地覆的改变;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充满活力的气息……但我怎么能想到,短短不到四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大国?
在北京的四年如白驹过隙,毕业以后,我离开了北京语言大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不久后,冥冥之中我来到了墨西哥,有幸进入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这是拉丁美洲唯一一所系统教授语言、历史、哲学和研究当代中国国情的公立院校。
▲墨西哥学院
在白佩兰(Flora Botton)、拉塞尔·米斯(Russel Meath)和其他教授的指导下,我开始阅读中国经典,主要是英文读本,比如《诗经》《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还有其他经过中国千年文明积淀的伟大作品。也就在那时,我开始研究汉学,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哲学和文学。我们也大量阅读关于现代中国的作品,即1911年清王朝衰亡以后的作品,也是读的英文文本。
▲白佩兰(Flora Botton):墨西哥汉学奠基人,现为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曾任墨西哥驻华文化参赞、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主任、《亚非研究》杂志主编等职,长期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同时长期教授硕士、博士,为墨西哥中国研究培养新生力量。
后来,我学着在我的写作和演讲中使用“东方”和“西方”的概念,起初我并未起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意识到这些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历史、政治、意识形态、语言、宗教等方面的。而中国实际在墨西哥的西方……“东方”和”西方“概念的划分,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体现,古老的欧洲大陆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几百年来,是这个旧大陆不断生产关于中国的知识,乃至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的知识,于是我理解了为什么我阅读到的关于中国的作品大部分是用英语写就的。
欧洲从殖民时期开始,甚至更早,基于欧洲中心主义构建了整个世界的形象,先从欧洲本身开始,希腊、罗马,之后是波斯、美索不达米亚、腓尼基、埃及、印加帝国、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等。他们基于自身现实和对世界的理解,输出了大量知识、判断和偏见,彰显自身历史所成就的优越感。
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起,初等和中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这些知识渗透进许多国家,形成了世界历史、世界哲学、世界文学等。至少在西半球,有关欧洲的信息以及欧洲的思想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在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关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信息寥寥无几,这显而易见。也许正因此当时我对中国一无所知。在墨西哥学院学习时,我学习到了后殖民主义研究,我认为这是前殖民时期的知识分子重写历史的宝贵决定,他们从自身出发表达观点,最终纠正一些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然而,这些研究只停留在高层次学术圈,并没有对基础义务教育系统产生太大影响,而恰恰是这一系统正在培养今天的广大民众。
▲莉莉亚娜教授在古巴哈大孔院举办讲座
关于中国的信息确实存在,但主要是用英文书写的。那时我自问,为什么不通过中国本身来了解她?为什么不了解一下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的历史?中国人是否像我们一样,把自身当成一个古老的帝国?他们认为法国大革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含义是什么?民主和人权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什么是他们眼中的个体、家庭和社会?中国千年传统的内在价值观是什么?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我开始阅读中文资料。在中文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道法自然”等中华文明理念超越特定时空,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
在学习结束后,我投身于汉语教学,主要聚焦于语言、文学和文化。听从命运的指引,我踏上了口笔译的道路。在后来的六年期间,我有幸为墨西哥联邦政府翻译,也近距离地接触过中国各届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以及很多政府官员等。
长时间以来,我每年都会来中国一两次,基本上都是出差,但每次来都会惊叹于曾经熟悉的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北京,每年都会建新的桥梁、郊区、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开通新的地铁线,建设新的机场、高铁,以及许多其他建筑。
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仅在首都发生,其他省份也是如此,在一个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如此普惠的建设令人钦佩,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这个历经磨难而新生的古老国度的面貌在飞速改变,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
与此同时,我也开始投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西班牙语翻译工作,让广大读者了解21世纪中国的现实。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让刘震云、莫言、贾平凹、阿来、徐则臣、陈染等中国作家亲自向西语世界读者讲述关于中国女性、男性、儿童和老人的真实故事。他们经历着苦难或享受着荣耀,构筑着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莉莉亚娜翻译的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西语版 资料图片
30多年来,我始终专注于中国文学翻译与中文教学工作,我时刻怀念我的中国,那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阔别三年,再回故土,我收到了我的母校北京语言大学所建立的世界汉学中心的邀请,参加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我简直无法相信,三年后我又能来到我的中国,这个影响了我一生的国家。
▲作为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重要学术单元,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于6月29日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召开。莉莉亚娜·阿尔索夫斯卡(Liljana Arsovska)以“中国文化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6月28日,我回到母校,与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百名汉学家聚首,参加首届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开幕式。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了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建立起一个真正为世界范围内汉学家解读中国、交流互鉴的平台。当我得知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设有六层楼高的世界汉学中心时,我惊喜万分。
很快,我知道了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与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同时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政要、外交官及其他知名人士齐聚一堂,还有中国学者,我们就不同话题交流观点,共同学习。
开幕式在新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先生出席。让在座的人最为激动的是,韩正副主席在他的讲话中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习主席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呼吁汉学家和中国研究者能够以多边包容的视角解读中国。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给予与会各位的喜悦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大家备受鼓舞。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足以体现中国政府对以汉学家群体为代表的文化交流使者的认可,汉学家们在中国思想和文学经典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领域勤勤恳恳,向西方解读中国,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独有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了为落实全球文明,建设交流互鉴、解读中国平台的号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是全球发展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底层支撑,这些倡议从多样性出发,承认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并汇集成包容性的政策、计划和项目,如聚焦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倡议。面对严峻的气候变化,我认为任何理智的思想都不会与这三个倡议相悖。
在分论坛研讨会中,我聆听了中国同事的演讲,他们发表了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经典思想活力的看法。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的思想仍对我们有很多启发。
▲莉莉亚娜教授在世界汉学中心专家办公室
会议结束后,我在世界汉学中心,一个真正的“世界汉学之家”度过了令人难忘的周末。中心陈列的展品向世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汉学大师致以敬意,在这里,我熟识了许多汉学前辈,了解到世界各地解读中国的学者。我知道其中的一些,也有一些未闻其名。世界汉学中心配备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和会议厅,采用现代科技,为个人和集体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环境。
入驻的时日中,会议室中常常济济一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展开热烈讨论,颇具启发性,多元交流显得尤为难能可贵。这也启示着我们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现在轮到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的学者,不论东西,不分地域,携手给我们的“世界汉学之家”注入生命和活力,在各自的战壕里,解读中国并传递中国声音。
(特别感谢世界汉学中心,本文大部分在该地写成)
作者简介:
日前,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莉莉亚娜·阿尔索夫斯卡(Liljana Arsovska)受世界汉学中心邀请来华出席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并正式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开展联合汉学研究、文学翻译、国情研修等学术工作。本文为莉莉亚娜教授入驻世界汉学中心期间所作,文章回顾了自己30余年的学术生涯,以及来华参加世界汉学家大会和入驻世界汉学中心的所感所想。
莉莉亚娜·阿索夫斯卡(Liljana Arsovska),墨西哥汉学家、翻译家,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她于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后经继续深造,于2002年获该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莉莉亚娜投身于墨西哥汉语教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译介超过30年,编写出版了拉丁美洲第一部供母语为西班牙语中文学习者使用的汉语语法教材——《实用汉语语法》(2011),翻译和主持翻译出版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选集》(2013)、《我不是潘金莲》(2015)、《一句顶一万句》(2014)、《我叫刘跃进》(2014)、《极花》(2018)等文学作品。2014年,她荣获第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21年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成就奖章。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