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的意大利语瓷器主题翻译课顺利结束,来自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的潘源文副教授以生动的讲解和详细的例证为20余位意大利汉学青年学者们带来了一场专业又充满趣味的精彩讲座。 潘源文副教授首先提到了汉意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策略,他指出翻译如埃科所说,是“几乎与原文一致”,有些文化负载词则没有办法完全被翻译出来,这就是玄奘提出的“五不翻”策略。 潘源文副教授还围绕学员作业讲解了汉意翻译中涉及到的翻译与文化、思维方式对比、语言对比等基础理论知识,并着重分享了“斗彩”“珐琅彩”“祭红釉”等专有名词和“各有千秋”“种类纷繁”“名品迭出”“各领风骚”这类四字成语的翻译技巧,学员们对于中国瓷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等文化内涵由此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课堂最后,潘源文副教授为学员们详细罗列了文博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着独特的秩序感,结构的处理要优先于语境,一个优秀的译者应尽可能地将翻译从较为表层的语言符号引入到更为深层的文化层面来研究,把文字翻译得更加饱满。潘源文副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得到了汉学青年们的一致赞赏,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翻译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翻译既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异质文化之间的相遇。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的意大利课程特邀导师团队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的文铮教授、北京大学的成沫助理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陈英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潘源文副教授四位资深翻译专家组成,在老师们丰富多彩的讲座带领下,汉学青年们将继续磨炼翻译能力,成为既掌握文博专业知识,又有语言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文博艺术的世界化阐释、理解、传播以及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潘源文 潘源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文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艺术史。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艺术设计研究》《政治思想史》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译著有《文艺复兴三杰》《20世纪国际关系史》《书斋纪》《算法与预言:复杂科学如何预测和改变未来》等。 “新汉学计划” 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 “新汉学计划”旨在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合作项目,培养中文水平优异、文化背景多样、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汉学与中国研究人才,推动汉学和中国研究跨文化、跨专业、跨学科发展。 中国文博笔译工作坊作为本项目的重点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承办。 本次工作坊以文博翻译为主题,聘请国内外19位知名专家、学者、译者,特开设中国文化课、语言翻译课,其中中国文化课为公开课,所有学员(截至目前,本次工作坊共有253人报名,涵盖40个国家和地区)与非学员均可学习,语言翻译课只面向报名学员,分语种(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波斯语)单独授课。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2024-11-15
2024-11-14
2024-11-13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