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越重山,勇毅笃定再向前。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夯根实基,笃行致远,在多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岁末迎新之际,我们共同回眸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的“十大新闻”,一起感受爬坡过坎斩关夺隘的铿锵步伐,共同凝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磅礴力量。
命运与共,全球战“疫”
命运与共,全球战“疫” ——刘利校长主编的《战“疫”,我在中国》(中、英文版)在2022年伦敦书展全球发布
伦敦时间4月6日,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主编的《战“疫”,我在中国》(中、英文版)与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新书《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共同的价值与目标》(英文版)在全球同步发行。
《战“疫”,我在中国》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江西教育出版社依托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工程平台联合制作、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担任主编。该书真实、立体地向海外读者展示了37位在华国际友人疫情期间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国际友人中有外交官,有学者,有媒体人,有志愿者,也有普通的留学生,他们从不同角度将他们在中国抗疫故事告诉世界。
笔译工作坊开班
“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笔译工作坊开班仪式成功举办
2022年6月20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汉学计划”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笔译工作坊开班仪式在线上成功举办,共有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学员报名参加。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静炜,汉学研究工作处处长张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王芳,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平,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徐宝锋,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院长苏莹莹出席并致辞。开班仪式由徐宝锋教授主持。
“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立
“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海远航
2022年7月20日,“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世界文明与中国道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60余国的百余位汉学家及国内学者与会。会议由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主持。会上宣布成立了“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并开启了“世界文明与中国道路全球论坛”。埃及前总理沙拉夫(Essam Sharaf),白俄罗斯前文化部长鲍里斯·斯威特洛夫(Boris Svetlov),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法尔霍德·阿尔季耶夫(Farhod Arziev),古巴驻华大使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Carlos Miguel Pereira),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世界汉学家理事会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美国汉学家艾恺(Guy Alitto)等分别致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聘教授张西平,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德国汉学家谢林德(Dennis Schilling),俄罗斯汉学家索罗宁(Solonin Kirill)在论坛环节发表了主旨演讲。
“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成立,世界汉学“根服务器”启动
2022年8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启动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及青岛市、北京语言大学的领导、专家和海外汉学学者共同出席。成立仪式由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在北京语言大学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03个国家、67个语种的汉学家资源的基础上,激活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国际化人才聚集优势,力争以青岛为核心,集中建设包括知识中心、翻译中心、研习中心、写作中心、会议中心在内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旨在创建世界汉学“根服务器”,全力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海外人脉工程建设,打造高校地方联合的新型模式和国际文化传播的高端平台。世界汉学中心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扎根在具有国际视野和汉学土壤的蔚蓝海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心将赓续译经典、尊圣贤的中外学术交流传统,唱响全球互融互通的时代新声。
“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
“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演讲比赛决赛圆满落幕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的搭建国际发展知识经验交流平台,共同发起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北语作为“世界汉学家的摇篮”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适逢北京语言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举办“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演讲比赛。自2022年3月起,经过全球征集和初赛筛选、导师指导和复赛评比,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19位选手从109人中进入决赛,决赛于2022年8月28日在北京举办。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蒙文版)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蒙文版)正式出版发行
9月27日,《中国文化知识辞典》(蒙文版)出版发行仪式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蒙中友协会长巴特苏、蒙古国外交部邻国局局长阿拉唐格尔勒、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木星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瑞书以线上视频形式出席仪式并致辞。
阿塞拜疆汉学中心成立
世界汉学中心首结硕果:阿塞拜疆汉学中心成立
北京时间10月21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联合阿塞拜疆卡扎尔大学共同发起的“卡扎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郭敏,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杰纳利,卡扎尔大学校长伊拉达•卡里罗娃,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
“卡扎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是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成立后在世界范围内共建的首家海外汉学中心,必将对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发挥深远影响。
蒙古国汉学家理事会成立
世界汉学家理事会首结硕果:蒙古国汉学家理事会成立
北京时间10月26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协办,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承办的蒙古国汉学家理事会成立仪式暨第二届“中蒙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本次蒙古国汉学家理事会,是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在世界范围内共建的首家国别汉学家理事会,将完善蒙古国汉学在中蒙著作翻译互鉴、本土化汉语学习教材开发、青年汉学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共建中蒙两国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谱写蒙古国汉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老汉学发展与出版互译学术论坛”
“中老汉学发展与出版互译学术论坛”成功在京举办,中老互译首批成果落地
2022年11月30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中老汉学发展与出版互译学术论坛”成功在京举办。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刘碧伟,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红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班峰,副总经理纪秀荣,出版部副部长任洁,天津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沛,副总编辑王轶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老挝研究中心主任陆蕴联,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老挝语专业副教授、老挝语教研室主任李小元,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老挝语专业讲师陆慧玲,天津出版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翻译中心主任于海英,天津教育出版社第四编辑室编辑张文萱,参与互译工作等中方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汉学家康弘·詹塔翁(CHANTHAVONG KHAMHOUN,中文名李建民),老挝万象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青杨等老方专家与会。本次论坛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教授主持。
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出版业走出去乃至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中老经典著作互译取得的喜人成果,对亚洲经典著作互译项目的进一步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互译的图书成果,将成为外国读者读懂新时代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权威读本,让中国的故事更加真实生动精彩,让中国的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阿语版)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阿语版)正式出版发行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的阿语翻译工作由埃及著名汉学家、埃及爱因夏姆斯大学教授、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大海教授(Prof. Hassan Ragab)率其团队历时3年完成。大海教授曾在北京语言大学获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埃及高教部及其他单位中国顾问,为埃中教育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大海教授获得中国教育部颁发的汉语教育领域杰出贡献奖。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是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重点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任编委会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徐宝锋教授任主编,组织国内32个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历时三年时间编纂完成,是目前中国国内首部针对海外汉学家、翻译家,系统性介绍中国文化关键知识的重要案头参考书。
2024-11-15
2024-11-14
2024-11-13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