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举办的“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文演讲比赛决赛中,来自意大利的沐岚(Sofia Squilloni)荣获一等奖。她以《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汲取教育创新的智慧》为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体悟,分享了自己的在教育方式上的创新。她凭借扎实的汉语功底、流利的中文表达、对中国古代经典的深入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沐岚(Sofia Squilloni),来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意大利语教师,曾多次造访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古代经典有深入了解。
“合乎自然的,大概不会错;
不合乎自然的,就要小心了”
在这个科技时代,将自然融入教育是一种青年创新的重要方式。创新不应该只是日新月异的变革,更应该是,在追求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同时,时刻保持童心和警惕性,重视与自然的交流。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合乎自然的,大概不会错;不合乎自然的,就要小心了”,创新也不例外。
未来与自然相亲的学校是什么样子呢?在这个科技时代,电子工具已经占据课堂,可以让学生看到任何自然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电子工具能真切得闻到鲜花的芬芳和泥土的清新,亲眼看到蝶飞蜂舞。我就在想,是否有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接近大自然呢?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儿童的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我希望在未来的学校旁边有一片森林,学生可以与自然亲近。通过观察一朵花,我们可以理解,成长和绽放需要空间、时间和能量。或许他们会理解,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样也需要时间、空间和精力。久而久之,他们慢慢就会明白老子为什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可以教我们什么是多样化。在一个花园里,可以欣赏不同花朵的美丽,虽然每朵花都在努力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和位置,但它们还是可以和谐共处。自然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从非人类中心、非自我中心的角度看待身边的动植物、他人、山川河流等自然万物,学会基本的与动植物、他人等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方法。民族之间也是相同的,虽然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但所有民族都可以在这个世界,在这个巨大的花园里,共同生活,和谐共处。
创新可以意味着很多事情,有技术创新,有经济创新,但是我觉得,调整教育方式也算是一种创新。也许一所更接近自然的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关注环境需求的学生。未来,他们或许会把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带入他们的工作当中来,促进更多的可持续性创新。
2024-11-15
2024-11-14
2024-11-13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