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的汉学访谈《魏德汉——缘起〈道德经〉,译写中国文化经典》一文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 文章由“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项目组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李佳采访并撰写。 魏德汉 (Виноградский Б.) 汉学家、翻译家、作家、社会活动家。从事《易经》研究,探索《易经》中概念、思想的形成方法及其原理。通晓包括古汉语在内的9种语言。 生于1957年的俄罗斯汉学家、作家魏德汉(Виноградский Б.)在中国文化经典翻译、研究与传播方面成果丰硕。他出生在堪察加半岛,年轻时就对隔海相望的中国充满好奇。几十年来,他翻译出版中国文化经典20余部,完成专著30余部。近日,魏德汉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谈及与中国文化结缘的契机,他提到了2000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 Q 什么契机让您接触到中国文化,并开始从事相关研究的? 魏德汉:我觉得和中国的缘分冥冥之中已经注定。我的家乡堪察加半岛在俄罗斯东部,因距符拉迪沃斯托克较近,所以我选择去那里读书。后来我考入东方学院(现为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汉语专业,毕业后仍感觉对中国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直到有一次我读到一本俄文版《道德经》,它瞬间在我内心深处打开了一扇窗,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道德经》告诉我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我迷恋上了它。我花费了大量时间钻研古汉语,阅读中文原版《道德经》,以便更好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把中文《道德经》捧在手中阅读。 Q 《道德经》是您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起点。请您谈谈关于《道德经》的研究过程。 魏德汉:《道德经》使我爱上中国文化,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道德经》在俄罗斯已有十余种俄文版本,各版本对原著的理解都存在差异,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我的翻译一方面想与俄罗斯读者分享《道德经》中的中国智慧,另一方面也想奉献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成一家之言。正如中国学界所言,《道德经》“如诗歌可吟,似散文能品”,因此我尝试从诗歌角度对《道德经》进行研究,2003年出版了专著《道德经——诗的矩阵》。我还将《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进行现代转化,应用于管理学中,写了一本《管理世界的艺术》。这本书自2013年出版至今再版数次,许多俄罗斯政要和企业家读后非常喜欢。准确地说,这本书的作者其实是老子,我只不过通过译写,把中国的《道德经》变成了俄罗斯的《道德经》罢了。 Q 您非常注重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普及,请您谈谈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 魏德汉:多年来,为让俄罗斯读者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国文化,我写了四大系列著作,如“中国智慧系列”专著、“中国文化系列”专著;2007年,我与西佐夫合著的《中国传统管理学》被列为俄罗斯高等院校管理专业教材;2011年,我将翻译的《论语》制作成有声书在莫斯科出版发行,其中的音乐与朗读都由我的团队精心制作。总体而言,翻译与传播中国文化是我工作的全部。 Q 从译写中国文化中,您收获了什么? 魏德汉:首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完整的传承性,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我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其次,通过翻译《道德经》《论语》《易经》《庄子》等著作,我深刻懂得了中国人的生存之道,如《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语》中的“君子谋道不谋食”,《易经》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庄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通过翻译《黄帝内经》等著作,我渐渐领悟到中国人的养生之道,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等。总之,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教会我如何面对外在世界,养生之道教会我如何调适好自己。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