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6点,北京语言大学黄悦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哪吒”变形记——从哪吒故事看当代中国青年的自我想象与身份认同》为主题的线上专题讲座。学员们在课堂上纷纷表达了自己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感。电影里的哪吒为何化着“烟熏妆”?这部电影包含着哪些中国文化色彩?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里学到些什么?学员们对此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伊朗学员笔下的“哪吒”
哪吒为何化着“烟熏妆”?来自俄罗斯的列娜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列娜认为,导演通过哪吒的搞怪形象,以衬托哪吒的美好心灵,打破了童话故事里对美好角色的刻板印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人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没有绝对的坏人和绝对的好人,外表不好看的人也可以拥有美好的心灵”。
来自越南的冯氏贞认为哪吒的“烟熏妆”完美地展示了他叛逆、顽强的人物性格,自己尤其欣赏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韧品格,这也是电影的精髓所在.
来自贝宁的劳伦斯则看到了电影里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劳伦斯认为,导演让“恶”的代表与“善”的代表联手拯救苍生,打破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状态,呈现了中国哲学里的“平衡”和“中和”思维。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苏曼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里敖丙的喜爱。“他没有哪吒那么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他于痛苦中生长,却选择以仁爱之心回报世界”。
2024-11-15
2024-11-14
2024-11-13
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