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鉴于当前中国正逐渐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的现实,如何自觉自醒地建构起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关切。我们需基于对中国自身的判断与认知,从理性出发来看待我们与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因此,中国文化译研网特开辟“小研话汉学”系列专栏,为中国学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研究点,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做助力。
作为至今仍举世闻名的国际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也在国内更为人所知。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出版领域中依旧领先,有个特征更有意思:虽然是德国出版社,但绝大多数图书是用英语出版。考虑到19世纪时期德语才是世界的学术语言,且二战后不久德国出版社还坚持希望用德语出版图书,所以在几十年间,出版社的思维就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值得让人分析的。
施普林格出版社创始人与其两个儿子
二战后,德国自然科学出版社面对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在东欧和北欧国家德语依然是学术语言,但世界其他国家则大多把英语看成国际通用语言,连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专家也都用英语写作。更何况美国的各类机构也用开放的态度,吸引年轻的欧洲研究者来美国。
而这意味着,世界开始了各个领域的科学界合作,德国不可能像之前一样,把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都集中在本国,这种转变就如同18世纪拉丁语的地位变化,但最初德国业内的人对这种变化还是起抗拒心理,更何况来自海外对德语图书的咨询,更加重了出版社之“德语图书还会东山再起”印象。
为此,面对着二战后英语被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很多德国出版社默守陈规:哪怕有的德语文章之总结是英文写的,德国的出版社依旧会拒绝之。例如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员工就回忆到:“我尝试多年建议费迪南德二世先生(施普林格从出版社当时的家族掌门人),给癌症研究的期刊加上英语介绍,但他就不为所动,并认为推广德语的使用是出版社的基础。”同时,德国诺贝尔奖得主(Feodor Lynen)的英语文章也不得在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发现生理学》(Ergebnisse der Physiologie)发表。就算他投稿的文章是翻译成德语的,但由于该文的英语原文已在《生理评论》(Physiological Review),所以不属于首发期刊,也还是被出版社退稿。
但事与愿违的事情也发生了:当年轻的德国科学家从美国返回后,发现德国高校也规定文章得用德语发表时,他们干脆就直接用英语在美国出版了,这反而让德语期刊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地位。
因此在时过境迁的压力下,施普林格出版社为了扩大市场,还是把自己的德语作品译成英语,并雇佣了英语为母语的人做编辑,以便检查和提高德语译稿的文字水平。若不出版英语的图书,对战后日本的出口将会停滞,而此时日本正在经历腾飞中,这对力求扩大市场而求生存的施普林格出版社无法忽视。更何况,此时大部分日本的科学家已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而这也意味着,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日本医学领域影响很大的德语,其地位也结束了。
所以,最初的“把德国科技用德语出版物推广到世界”价值观,退而求次成了“用英语出版物,让德国的科学更为世人所知”的新概念。施普林格出版社也加大了跟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除了在欧洲各地外,还在日本,中国和印度建立合作和分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中文版宣传手册
在这种全球化的形势下,早在1984年,施普林格出版社就创办了跟中国有关的期刊:《电子学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接着在1997年又迎来了新期刊成立的喷发期,同年成立的期刊有5个 ,分别为:《科学中国:数学》(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科学中国: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科学中国:技术科学》(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科学中国:化学》(Science China Chemistry),《科学中国: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相继成立。
在这种全球化的形势下,早在1984年,施普林格出版社就创办了跟中国有关的期刊:《电子学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接着在1997年又迎来了新期刊成立的喷发期,同年成立的期刊有5个 ,分别为:《科学中国:数学》(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科学中国:生命科学》(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科学中国:技术科学》(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科学中国:化学》(Science China Chemistry),《科学中国:地球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相继成立。
另一个期刊创办的爆发期则是2006年,成立的有8个,分别为:《中国历史前沿》(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国哲学前沿》(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中国化学前沿》(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中国森林前沿》(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中国教育前沿》(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中国铸造》(China Foundry),《中国历史前沿》(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国数学前沿》(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1980年施普林格出版社在北京举办图书展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1997年出版的期刊中,除了《科学中国:技术科学》(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外,其他的目前仍在出版。但在2006年成立的另一批中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目前仍在出版的只有《中国教育前沿》(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和《中国数学前沿》(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其他6个已经停刊。
这其实也可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的关注点之变化,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做相关探讨。
2024-09-12
2024-09-11
2024-09-10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