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通五洲,文化连世界。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以《中国文化知识辞典》为依托,持续推出百位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不再“老外”系列之中国文化关键词视频,将从“外眼”视角解读中国文化关键词、阐述文化故事。本篇为第二辑,来自乌克兰的克秀莎(Kirianaki Kseniia)将通过视频阐述她对中国文化关键词“对歌”的理解。
阐述人:乌克兰——克秀莎(Kirianaki Kseniia)
关键词:第二辑——中国文化关键词“对歌”
“对歌”辞条
以一问一答歌唱的形式进行的娱乐活动,也是中国民间唱歌的一种形式,又叫斗歌,多流行于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歌讲究歌词通俗、押韵,字字明白、声声入耳,唱起来易懂好听,能紧紧扣住听众的心弦,充分展示斗歌的优势和独特风格,对参与者的应变能力、音乐才华和文学素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对歌的起源无可考证,目前中国对歌较为流行的地区主要有乐清地区,布依族、壮族、僳僳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其中乐清地区对歌的形式和内容最为丰富,每逢元宵佳节,人们都要聘请艺人去演唱“对歌”。对歌形式设东西二台,相距四五米,两人对唱,西边的叫坐台,东边叫陪台。坐台一场(一个夜晚或一个下午)直唱到底,陪台约唱个把钟头,赵钱孙李轮唱。每场开头,先唱山歌,叫做“前有山歌来引路”;后唱传书,均由陪台先出题目,坐台奉陪。唱时以鼓声加强气氛,唱一句后敲五下鼓:“咚—咚—咚咚—咚”,好比戏曲的过门。山歌四句一段,每句七字为准,也可破格;传书不受唱句约束,可任意发挥。然而都要遵循“斗”的意向,往往唇枪舌剑斗得难解难分,一气斗到不知东方之既白。演唱内容来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千家诗》《说文解字》等。
2024-09-12
2024-09-11
2024-09-10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