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伊朗驻华使馆、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德黑兰大学、圣拉兹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平台支持的“后疫情时代的中伊汉学发展与文化论坛”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
中伊两国6位汉学家及专家出席并进行主旨发言,他们分别是: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欧拉买阿里·禅格尼扎德博士,沙黑德比赫西提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穆赫森·沙里阿提尼扬博士,德黑兰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哈米德·瓦法伊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主任时光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宝锋教授。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文化参赞Abbasali Vafaei先生参加并祝贺此次学术会议成功召开,他提到很高兴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希望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会为加强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尽最大努力。
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国际合作部主任Mandana Tishehyar女士提到,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与北京语言大学在学术交流、留学生培养、汉语教学等方面长久合作。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非常注重人文学科建设,并在伊朗成立了第一个“中国研究中心”。此次会议,首届中伊两国学术会议是塔巴塔巴伊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备忘录中的成果之一,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未来结出更多硕果。
中伊两国6位专家就后疫情时期的世界文化与挑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伊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在伊朗的形象、后疫情时代的伊朗汉学发展前景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并就中伊两国学术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黄卓越教授提到,谈起中国与伊朗的关系,至少有两个最为基本的概念会被大家提起:一是两国都是在两千年之前便已经达到高度文明的国度,二是这两大古国自很久以前便有了多方面的接触与交流。
哈米德·瓦法伊博士建议,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伊朗的汉学家和中国研究的数据库,建立中国与伊朗大学的互动中心,完善中伊两国的互相了解。
徐宝锋教授提出了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的中国伊朗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综合考虑三个维度的关系问题,分别是:历史与文明的维度、现实与发展的维度、情感与未来的维度。
MOHSEN SHARIATINIA博士提到,随着伊中关系的扩大,中国在伊朗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伊朗正在不断就扩大与中国关系,中国对伊朗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吸取的经验等进行多方面的讨论。
时光副教授就北大波斯语教研活动及中国与伊朗加强两国间图书出版合作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Gholam-Ali Chegenizadeh博士则指出,伊朗和中国都在思考基于日常国际集体生活的战略新目标,两国之间的文化关系必须摆脱抽象形式,中伊之间的文化和文化关系必须导致必要能力的产生,以应对未来的战略挑战。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干事马晓燕女士主持并发言,包括伊朗学者、师生在内的近百余人参会。
2024-09-12
2024-09-11
2024-09-10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