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译研网专家会员沃尔夫冈·顾彬是波恩大学终身教授、德国汉学家,他翻译了上百本中国古代诗词、哲学著作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近日顾彬在波恩大学接受记者专访,谈他与中国文化的结缘,谈他对新中国70年发展的认识。
记者:您怎样与中国文化结缘?
顾彬:1967年,我读到了美国诗人庞德翻译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震惊了,我读懂了诗歌里的美。他(李白)并不直接告诉我们他心情难过,他思考存在。由于不直接告诉我们,因此这首诗歌带来了更广阔的思路和可能性。
这首诗为我打开了中国古典文学之门。我曾说过,我想做德国的李白。这只是一个玩笑,我当然没法跟李白比。我在写一本关于李白的书。我也最想回到唐朝。
记者: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您觉得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顾彬:努力。有些民族落后,因为他们不努力。有些国家资源丰富,但他们没有重视发展。
除了努力,中国也看得很远,比如“一带一路”。有些国家他们怕这个,但我不同意,没有必要怕。你们也想跟欧洲最大内陆港杜伊斯堡合作,从中国可以开火车来杜伊斯堡,那很好。原来鲁尔区穷得很,煤炭有问题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落后;现在开始恢复了,但他们还需要帮助。杜伊斯堡还有很穷的地区,从社会来看有问题。如果“一带一路”能让杜伊斯堡发展,这些社会问题就会解决。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顾彬:首先世界上没有任何发展中国家现在能跟中国相提并论。而所谓西方国家,不少在科技方面现在也没办法跟中国比。
对于未来的发展,对不起,我比较保守,我喜欢过去。别理解错了,我不是落后的。但我觉得中国发展得太快了,因此人会有心理的问题,灵魂的问题。
记者:您怎么看德国和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
顾彬:中国文化一直在影响着德国文化。早在19世纪,就有很多中国作品被翻译成德语,许多德国学者也从法语和英语翻译作品中了解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思想。上世纪,维也纳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曾创作《大地之歌》,用七首李白诗歌的德文版为歌词。
而中国哲学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德国哲学。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读了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翻译成德语的《庄子》后,其哲学思想受到了影响,在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里抄下了卫礼贤翻译的《庄子》的段落。
不过,德国和西方媒体现在对中国的报道有些问题,偏激,不公平,这是一个问题。
刊于《参考消息》2019年9月10日第11版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