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鲁迅文学院残疾人作家研修班开学典礼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7位残疾人作家将在此进行为期半个多月的学习研修。此次研修班是中国残联和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共同协商后决定举办的,也是鲁院历史上的一项创举。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鲁敏出席开学典礼,向学员们表示欢迎和祝贺,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张海迪在讲话中代表中国残联向中国作协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文学创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祝贺残疾人作家们实现了来到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梦想。她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残疾人这个词汇叠加着无数的痛苦和磨难,也蕴含着美好的梦想和顽强不屈的抗争。残疾与文学的关系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长久以来,很多文学作品都关切了人的艰难处境和心灵的叹息与向往,不少残疾者也在文学写作中获得了精神的自由。文学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需要澎湃的激情、沉静的思考和淡泊的心境,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此次研修班的举办,就是希望培养更多热爱写作的残疾人作家,使他们更好地用文学讴歌生活,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创作的意义。张海迪希望学员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为人民奉献更多美好的精神食粮。希望作家们怀着真挚的情感,多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聆听残疾人的心声,体会残疾人的内心感受,懂得残疾人的希望和理想,理解残疾人丰富细腻的感情,用手中的笔去描写刻画歌咏生活,用文学这种无可替代的形式让更多人与残疾人的心灵实现沟通,消除残疾、残障、残缺等词汇在残疾人心灵上投下的阴影,让平等、尊重、友爱、互助、融合的阳光照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投身于文学领域,用手中的笔讴歌真情,颂扬时代,昭示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真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残疾人作家、文学评论家,创作出众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文学作品,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旨在提升残疾人作家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创作能力,使他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进步、展现自强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文学作品,为促进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繁荣文学创作贡献力量。吉狄马加希望学员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创作,从培根铸魂的高度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把握时代脉搏,更新文学观念,以饱满的热情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和人民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道德修炼,提升道德品格、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尽快转变角色,迅速投入到鲁院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以闪耀德性光芒的精品奉献人民、照亮人心。
刘爱玲、吴东正、朱丽秋等学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表达了来到鲁院学习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历和感悟。他们表示,将倍加珍惜此次难得的研修机会,抓紧时间学习充电,争取在各方面有所收获和提高,努力创作出更多有良知、有担当的好作品。
据介绍,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主要是由全国各省区市残联优中选优推荐的,学员平均年龄43岁,其中省级以上作协会员占一半,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占三分之二。不少学员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是一个拥有创作潜质与发展前景的群体。为办好此次研修班,鲁院将秉承和发扬服务作家、服务文学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提高学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激发学员的创作活力,提高学员的文学素养。研修班将在充分吸纳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员们学习研修的需求。研修班将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授课,精心组织高质量的讲座、文学对话、分组研讨等,包括国情时政、大文化、人文学科等内容,既帮助学员们打开广阔的视野,也为学员们搭建思想上相互交流、经验上彼此分享的平台,力求使学员们的视野胸襟得到扩展、思想认识得到提升、创作积淀得以丰厚,各方面都获得新的提高。
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国际部主任尤亮,华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金山,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伟,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王军,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邢春、李东华,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王宏伟,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晶等。开学典礼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徐可主持。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