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我的中国心】德中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陈平:关注“一带一路” 海外侨胞推动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严玉洁

2019-03-18

编者按:在全国两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海外列席代表。广邀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充分体现了祖(籍)国对6000万海外华人华侨的重视。同时,这些海外侨胞也踊跃地为中国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中国日报网两会策划【两会·我的中国心】带您走近来自德国的海外列席代表陈平,听听德国侨胞的心声。

中国日报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严玉洁)全国政协第十三届海外代表、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德中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陈平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侨胞可以发挥作用讲好中国故事。

关注“一带一路”建设

陈平说,此次受邀列席,非常自豪,备受鼓舞,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值此之际,受邀列席,我感到非常荣幸、备受鼓舞,”她表示,“与此同时,我们肩负着6000万海外华人华侨的心愿和期待,所以感到责任重大。这次回去,我要把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当地侨胞。”

此次与会,陈平最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推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她指出,海外侨胞可以在其中贡献一份力量。“作为生活在海外的侨胞,可以通过言行举止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的教养,比如说穿着打扮很体面、知识面很广、做饭很好吃、待人接物很好。这些是华人华侨能够树立的最基础的使者形象。”

“往大的方面讲,那些有能力、有资源、有平台的华人华侨,更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比如说,他们可以去阐述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中国的经济和历史,”陈平说。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她指出,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国际资源和平台去推广自己的文化。陈平指出:“全世界有大量的艺术节,我所在的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就有200多个国际艺术节。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和资源来讲好中国故事。”

另一方面,她认为,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光靠嘴上说,一定要具象,具体到设计的产品、工艺品。“大家去一个地方玩,都会买纪念品。现如今中国的纪念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你到西藏、平遥、丽江买到的几乎没有区别。我们应该考虑,外国人来中国可以买些什么,哪些产品是可以输出的。”

她举例称,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织绣工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这些都可以加以利用,并改造成大家喜爱的产品。“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的绣娘、传承人、工艺大师有更多的活儿干,就有了更多的钱,那么他们就可以招徒弟,进而把技艺传承下去,这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陈平总结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文化先导,攻心为上,久久为功。

中国政府关爱华人华侨

这些年,陈平对中国政府关爱华人华侨的体会非常深。“20年前,我们去使领馆办回国签证非常麻烦,打电话过去也经常打不通。我们也能理解使领馆人手非常紧张,很忙碌。但是现在,办理签证容易多了,使领馆也有接电话的值班人员。如今他们的工作方式也很先进、很科学,华人华侨下载一个客户端,就可以互动了。侨胞们能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

此外,签证有效期的变化也给陈平这样的侨胞提供了很多便利。“原先的有效期是30天,时间一到就得走。现在,签一次就有5年。这真的让我们特别高兴。”

华人华侨也从中国的日益强盛中获益良多。陈平特别提到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真的非常振奋人心”。


责任编辑:徐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