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山
Alexander Alexiev
保加利亚中国语文学教授,普通和比较语言学(汉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词汇学、构词法、配价语法、熟语(尤其是歇后语以及中国谐音文化和中国幽默)、修辞,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美三角等课题。他翻译介绍的中国文学作品包括春树 《北京娃娃》(选读)、柳宗元《三戒》、乐史 《杨太真外传》、佚名《梅妃传》、王实甫《西厢记》(选读)、《末代皇帝》电视剧等。
记者:您何时开始关注中国的?请分享您的中国故事。
艾力山:我是在北京出生和长大的,直到4岁那年,我跟随父母来到了新加坡,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后来,我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学习汉语,毕业后回到了保加利亚,最终成为了汉学教授。可以说我的一生都与中国有关。
实际上,在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研究方面,我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这是因为在我童年时期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就几乎只说中文,而且我是和中国孩子一起长大的。
记者:在翻译过程中,您是如何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中国文化的?
艾力山:我在选择作品上很谨慎,在翻译时尽力做到最好,在审读原稿时尽可能保证客观性,同时尽量避免在任何方面产生偏差。
记者:就您目前对汉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您认为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艾力山:在保加利亚,出版有关汉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的书籍是很困难的,宣传中国电影等视频形式的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资金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使我们仍然保持着一定距离。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战略措施,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同时,我们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更加耐心、专业的态度面对挑战。
艾力山受邀参加2018年中外文学出版翻译合作研修班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在对外翻译和出版方面面临的难点是什么?
艾力山:我认为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让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舞台。这实际上要取决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但还需要发展更规范的工作机制,与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认真研究和充分考虑不同情况,同时设置有效机制来解决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一刀切”的方法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记者: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和保加利亚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艾力山:今年7月,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简称“16+1”峰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本次峰会传达了重要信息,巴尔干“丝绸之路”将对填补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经济发展落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没有基础设施就没有经济发展。但“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提出,通过中国与巴尔干半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与保加利亚两国间文化上的合作。保加利亚和东南欧是中国沿巴尔干“丝绸之路”与欧洲扩大经济合作的必经之路。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0年中更加开放,但一直以来大都是与西欧发达国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与东南欧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还很有限。因此,东南欧国家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包括电影、文学、体育、娱乐等各方面,而“一带一路”倡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巴尔干半岛国家的经济规模可能相对较小,但是巴尔干半岛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特征的整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发展,巴尔干半岛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500万的消费者将成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新市场。
本系列文章由中国文化译研网与国际出版周报共同策划,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