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中,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一些纪录片作品借助“真实”的力量,从工程与民生、经济与创新、城市与国家的角度切入,细致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与动人故事,站在历史的脉搏上,形成了时代影像中的独特风景。
伟大的工程,始于对民生的关注
献礼题材作品的选题,往往少不了对社会发展巨大成就以及国家工程发展的聚焦。
悬挂于太行山绝壁的河南郭亮挂壁公路、如丝带般缠绕于渤海之上的胶州湾跨海大桥、横穿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的京新高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纪录片《最美公路》选取国内最险峻而宏伟的公路进行拍摄挖掘,形成一部讲述中国之路的纪录片。该片导演戴依戈说,拍摄这部纪录的过程,让自己重新思考了“路”的意义。当纪录片的镜头行走在跨越高山大川的路上,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在壮阔的景色与真实的故事之间浮现。
挂壁、跨海、飞天、遁地、越野、通途,《最美公路》的六项主题虽然语句精炼,却昭示出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当观众随着纪录片的叙事走近其中每一集的故事时,会发现,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并非工程本身的恢宏浩大。
国家的发展成就,绝不止于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当技术与工程的发展真正服务于民生、心系于百姓时,才真正具有人文历史的意义。第一集中提到的河南郭亮挂壁公路,在险峻的自然环境下迎难而上,颇为壮观。这条中国最为雄伟壮观的挂壁公路,是山间村庄与外界相联的唯一希望,也是村落得以继续生存的关键要素。沿着这条公路向前行进,即可看到桃花源般的村落在道路的联通下实现了怎样的现代发展,居民们经历着怎样的美好生活。
故事因为背后的思想意义才会流传,工程也因为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民生才会被人铭记。而那些关于跨海、飞天、循地的道路故事,在《最美公路》的讲述中也无一不紧密联系着民生发展和人文情怀。遍布全国的公路、桥梁、隧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也让深藏各地的美景与风土人情为更多人所探寻与发现。
关键性人物,引出时代变革的脉络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不胜枚举的典型事件。故事的取舍和拼接,考验着纪录片创作者的专业思考。为了展现四十年间中国社会商业和经济发展的澎湃历程,纪录片《激荡四十年》选择以企业家为代表的改革推动者作为主要拍摄对象,从大量时代见证者的经历和命运转折之中展现时代变革的脉络。
“好看、深刻、深受触动”成为观众对《激荡四十年》一致的评价,这一特点也令作品在众多纪录片中独树一帜。
据介绍,“激荡”系列由财经作家吴晓波撰稿。从20个关键词出发,《激荡四十年》希望探寻为什么改革开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过去四十年年,中国发展的自身动力何在;哪些革新促成了今天中国的改变,它将带给仍在不断前行的中国怎样的启示。
在《激荡四十年》中,既有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兴衰,又有人物的故事、城市的变迁。从《逐梦500强》里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的攀登历史,再到《小镇青年》3个来自不同地方的青年故事,不同的主题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展开这部商业领域的历史图册,最终实现观众对于改革大时代具体真实的认知和观感。
以多达20集的规模献礼时代主题,在小体量纪录片作品成为主流的当下,《激荡四十年》跳脱传统表达,既是题材本身的特质所致,也出于创作者对于作品品质的信心。
“在时代发展大浪潮中,我们不只是‘观潮者’,也是‘踏浪者’。”联合总导演汪钧说, 纪录片《激荡四十年》试图回答创新奋斗、坚持改革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站在当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节点上,也希望时刻激励所有人不忘初心、共同发展。”
在这些主题的叙述之下,四十年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件在纪录片镜头中逐渐生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也随之清晰。
未来维度,为城市变迁赋予更多解读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献礼作品当中,不仅有从工程建设或人物采访出发的历史探寻,更有代表性城市的历史进程呈现。
回顾城市的历史,需要真实史料的支撑,更需要专业的历史眼光将其整合。其中,纪录片《大上海》以独特的眼光和完备的资料支撑,梳理出上海开埠175年的发展历史,也记录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程。
“为了呈现客观准确的历史,并向观众展示新的历史资料、历史视角,无论什么工种,每个工作人员至少要去十几次图书馆、档案馆。”据该片总制片人韩芸介绍,创作组在调研期间研读上海历史相关书籍、图册1200余册,深入研究历史论文2500余篇,请教国内外人文、地理、史学专家学者共计近200人,先后20次召开专题会议及专家研讨会。开机之后,摄制组共拍摄上海境内的近百处遗址遗迹,素材超过1000小时。节目组还在北京、广州、南京及香港等20多个城市取景拍摄,拜访历史当事人、亲历者及相关后人共150余人。
跳出传统历史纪录片的表达,《大上海》尝试用“全球维度、未来维度”的全新视角来记录上海。
据统计,创作期间,节目组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180余家国内博物馆、纪念馆获得上万余条线索;共计拍摄书籍、档案千余件,其中有百余件为首次电视揭秘的史料,例如深刻近代上海历史的《阿美士德号货船来华航行报告书》、现存最早描绘十六铺繁盛景象的《丹楼远眺》图等;此外,创作组还奔赴英、法、美、德、俄等9个欧美国家,拍摄了大英图书馆、英国国家肖像馆、美国耶鲁大学等大小档案馆、图书馆60余家,找到众多遗落在国外的关于上海的一手档案资料……
秉承着专业态度,这些“献礼”作品已不止于“献礼时代”的意义,其本身也兼具着一定的艺术品质、独特视角和传播价值。《最美公路》《激荡四十年》《大上海》等纪录片通过生动的叙事,分别从交通、商业、城市变迁等角度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发展的不同侧面。纵观这些影像将会发现,当创作者以影像发出声音、向时代献礼时,最能够打动观众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正是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家国情怀、独特思考和专业态度。
2024-10-18
2024-10-17
2024-10-16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