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出版
严歌苓的众多品众多人物有何内在联系?“奇人、杂家”阿城自己的人生又是怎样一部精彩刺激的作品?《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的出版将令读者有机会解读这些当代作家的生平创作和精神世界。
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了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
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
8月25号下午,《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新书发布分享会在第25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在分享会上指出,本套丛书希望提升对当代作家研究的水平,能够把国内优秀的文学研究者整合起来。
他指出,“作家论”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同时也代表了现代文学研究最高水平,可以说现代文学研究中能够反复被一代代学者阅读和引用的著作其实都是“作家论”。“作家论”可以对一个作家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我们前辈许多著名的学者其实都有他们的“作家论”的代表著作。比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王鲁彦、冰心等,都有与他文学成就相匹配的“作家论”的研究著作。
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
他表示,“而我们在当代作家领域,明显不足,当代文学研究大多是现场评论、追踪研究,系统的综合研究比较弱,因此这次精心选择了当代最著名的五十位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又分别邀请了五十位最优秀的研究者,主要是青年的批评家、学者来对这些作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套书的推出得到了很多著名学者的支持。这套书将是对当代文学研究的促动,同时将是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构成。”
严歌苓的作品多次与影视联动,《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被改编为电视剧,《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芳华》等被改编为电影。但如果仅仅把严歌苓视作北美华文女性写作或者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严歌苓论》的论主、论者以及论述过程中涉及的文学人物形象皆为女性,因此较之通常的文艺评论,它更多了一层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与探幽。
《严歌苓论》作者、《文学评论》副编审刘艳女士说,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几年严歌苓随着小说改编的电影而备受关注。其实电影与小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看电影是不能代替小说原著阅读的。并且严歌苓的成名并不是在出国之后,在1989年之前她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小说作家,当时她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由于对她加以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发现她《芳华》里的写作与她以前的作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研究者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所以在《严歌苓论》中想把握她不是很容易。
同时,严歌苓是一名高产作家,到现在她的长篇小说已经出版了差不多22部,中短篇和散文产量也很大,对于这样高产高质的著名女作家研究起来是比较难的,追起来比较困难,每一部作品都要去发现新东西,系统性细致性的深挖都是巨大的挑战。
对于严歌苓不应该只是当做海外文学研究的关注对象,同时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她一直是用华语写作,她的阅读市场是在国内,我们只有把严歌苓放在当代文学视阈中,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她。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阿城最具传奇色彩。有“三王”为代表作,又有《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通识与常识》等。他往往被称为:奇人、杂家、有妖气者、大仙、大神、隐士、高士、天下第一聊天高手等。他的书,未必畅销,但常销。关于他这个人,到处被讲述。盖因阿城作品虽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他涉猎广,见识高,凡有讲论,头头是道;人有趣,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阿城论》的作者,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肖女士指出,阿城的知识结构非常特殊,在他年轻的时候无法参加“高大上”的社会活动,他当时的处境造就了他的经历——只能去一些“旧书店”,从而培养了他独特的知识结构。所以决定他的小说笔记小说的特点且带有先锋小说的特色。
他没有“界”,是“通人”的状态,他有点像《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的角色。很多事情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都要找他,他会做木匠活、考过厨师证,所以他到美国之后靠这些手艺谋生。他以“三王”成名,同时他还是影视剧的编剧,比如《芙蓉镇》《小城之春》《吴清源》《刺客聂隐娘》。他还画画,参加星星美展。
同时,阿城是“知止”的一个人。他在名声最大的时候去了美国,走之前别人问他为什么,阿城曾说:“我写小说就像自己长出来的水,慢慢的流出来,流干了就不写了,虽然以后可能还会写,但现在不会写了,如果现在写,那是对自己的重复。”(完)
2024-09-27
2024-09-26
2024-09-25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