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出版的新蒙文版古华作品《芙蓉镇》
中国和蒙古国自1949年建交以来,两国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随之不断发展,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经过译介引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蒙古国读者面前。
经历了萌芽发展时期(1950年—1964年)、停滞时期(1965年—1979年)、恢复发展时期(1980年—1999年),进入21世纪,随着中蒙双边关系的巩固和提升,以及近年来“汉语热”在蒙古国的持续升温,蒙古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事业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新世纪以来,蒙古国翻译家积极翻译出版了一系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古籍。如陆续推出了雅·钢巴特尔翻译的《聊斋志异》《中国古代诗歌集》(2006年)、《长春真人西游记》(2010年),莫·阿木尔太平翻译的《老残游记》(2011年),德·宝鲁德巴特尔翻译的《三国演义》(2013年),其米德策耶翻译的《论语》(2009年)、《大学》(2009年)、《孙子兵法》(2009年)、《中庸》(2013年)等。
与这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古籍的译介、引进相伴的,是蒙古国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经典古籍总体研究和专题探索的不断深入。雅·钢巴特尔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2006年)、其米德策耶的《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中国》(2012年)、巴·拉西云登的《老子哲学》(2014年)等讨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有助于增进蒙古国读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总体认识,也表明了蒙古国汉学研究的日趋成熟。
新世纪以来,蒙古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方面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相关译著主要集中在2010年至2016年。蒙古国汉学界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不可或缺的参照, 表现出更多的活力和自觉,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引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体裁来看, 突破了上世纪局限于诗歌、中短篇小说的单一化格局,开始注重于长篇小说、散文、戏剧的翻译介绍, 呈现出多样化的取向。2010年至2016年,策·苏荣扎布、德·宝鲁德巴特尔、奥·呼兰、思·巴图赛恒等蒙古国汉学家翻译出版了姜戎的《狼图腾》(2010年)、朱耀庭的《成吉思汗传》(2010年)、琼瑶的《雪珂》(2011年)、古华的《芙蓉镇》(2012年)、杨志军的《藏獒》(2013年)、苏童的《妻妾成群》(2014年)、莫言的《酒国》(2014年)、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14年)、琼瑶的《碧云天》(2015年)、阎连科的《受活》(2015年)、沈从文的《边城》(2015年)、莫言的《变》(2016年)等中长篇小说。此外,其米德策耶、森道哈达、巴·格日勒、格·门德奥尤等汉学家翻译或编辑推出了《中国诗歌集》(2011年)、铁凝的《火锅子》(2014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2014年)、劳马的《荒诞幽默小说》(2014年)、余华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2015年)以及《中国现代诗歌集》(2015年)、《中国经典戏剧》(2015年)等。
随着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多中国本土翻译家也积极参与到向蒙古国译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工作中,先后在蒙古国推出了里快的长篇小说《美丽的红格尔塔拉河》(2007年)、《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译丛》(2011年)、《中蒙作品选集》(2014年)等译著,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据了解,这些翻译家多数为蒙古族作家、高校教师和出版社、媒体的从业者。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