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圆满结业

来源:中国文化网

作者:中国文化网

2018-05-29

41.jpeg

青年汉学家与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5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承办、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具体实施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重庆)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巴南校区圆满结业。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党委委员、副巡视员赵明全,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梁川,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相关人员等嘉宾和来自20个国家的26位青年汉学家出席结业典礼。

42.jpeg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党委委员、副巡视员赵明全致辞

  中外联袂献上精彩节目,巴渝音乐慕课项目走向全球

  结业典礼上,格鲁吉亚的娜拉(Nora Gamkrelidze)、澳大利亚的范宝文(Paul J. Farrelly) 、乌克兰的优丽雅(Liubymova Yuliia)和泰国的冯志伟(Wirun Phichaiwongphakdee)作为代表发言。娜拉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并喜欢背包行走在中国的感觉,她希望让更多格鲁吉亚人能够更好地接触到中国文化。范宝文用四句中国古诗文概括了他的此次中国行,他说:“我收获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再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我更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量。”优丽雅觉得,每次到中国都会感到那种夏天的微风吹动、想象到更加美好的明天,优丽雅把自己定位为汉语研究者和传播者,让更多人喜欢汉语,喜欢上美丽的中国。冯志伟印象最深的是授课的各位专家教授及对口研修导师的启发性教学方式,回国后他将利用研修计划搭建的平台,争取与中国开展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43.jpeg

青年汉学家范宝文发言

44.jpeg

青年汉学家优丽雅发言

  随后,青年汉学家还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师生联袂上演了一台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亚美尼亚的龙伊莎(Izabella Muradyan)带来了亚美尼亚舞蹈+歌曲《小鸟飞》,女青年汉学家集体朗诵《沁园春•雪》、吟唱古诗词《早发白帝城》,男青年汉学家合唱巴渝民族民间音乐《川江号子+三峡情》。重艺师生则献上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巴渝乐舞图》、重庆市舞蹈比赛获奖作品《巴渝武舞》,以及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项目——川剧《滚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庆唯一公办综合性高等职业艺术院校,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多年以来不遗余力传承保护和发扬巴渝文化。除了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民族表演艺术、民族美术专业专业、编排巴渝系列舞蹈之外,学院巴渝民族民间音乐(巴渝民歌,古诗词吟唱,川江号子)已纳入文化和旅游部慕课建设项目。而在本次三峡研修考察中,作为研修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学院结合长江文化元素,利用现有巴渝民族民间音乐慕课资源,寓教于乐,传唱诞生于长江流域的川江号子并吟唱巴渝古诗词。结业典礼上的文艺演出,既是青年汉学家“山清水秀巴渝之行”实践感受的的精彩呈现,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慕课项目的延伸运用,由全民艺术普及,提升为全球艺术普及。

45.jpeg

青年汉学家表演巴渝民歌《川江号子》

46.jpeg

青年汉学家表演古诗吟唱《早发白帝城》

  聚焦美丽中国与开放重庆,共同促进“中国学”研究的发展

  5月9日,来自全世界20个国家的26名青年汉学家应邀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作为首次承办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的城市,重庆旨在通过本次研修,加强世界各国青年汉学家对重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促进青年汉学家努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美丽中国的见证者。本次研修主题为“山清水秀之地识美丽中国 开放重庆之旅看中国发展”,研修按照“专题讲座+主题考察+对口研修”的架构,采取“专题讲座故事化”、“主题考察体验式”、“对口研修导师制”的模式,保障研修全程有主题、有体验、有创新、有成果。

  在为期21天的时间里,汉学家们通过“一带一路”识当代经济;通过武隆、大足之行,领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风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口研修,与导师“结对”探讨“中。国学”;通过三峡之旅合唱《三峡情》、吟诵《早发白帝城》,体验新时代“长江之歌”,探索长江流域文明;通过“渝新欧”班列、洪崖洞、磁器口,体验重庆速度,触摸重庆轮廓,感受重庆呼吸。

  在5月27日的对口研修论文方案交流会上,26位青年汉学家结合各自所学所思与在重庆的所见所闻,围绕国际关系、语言、经济、文化等论文主题,与对口导师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交流。研修结束后,26位青年汉学家将继续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合作。汉学家们将根据自身的研究主题撰写论文。届时,26篇论文将汇编成书发表,让更多人了解汉学家眼中的中国。

47.jpeg

青年汉学家们依依惜别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党委委员、副巡视员赵明全在总结讲话中对青年汉学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你们认真的学术态度、严密的思辨精神、良好的学习秩序推动了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你们用眼、用手、用心积极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开放发展的新境界和新格局,思考问题有深度、有温度;你们珍惜汉学带来的缘分,大家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缔结出深厚的友谊,你们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像我们重庆崽儿、重庆妹儿。研修虽然结束,但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希望青年汉学家把对中国文化的理性认知升华为情感认同,并在回国后把在重庆的所见所感与你们的亲朋好友分享,构建良好中外关系,传播和谐声音。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