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漫画遇上文学,阅读习惯还将怎么变?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2018-06-2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约翰•厄普代克宣告“传统小说的死亡”。但他的潜台词是,小说将迎来一个更加宽广和丰富多采的未来。

  承担这一“使命”的也许是一些有胆识和天赋的艺术家。他们创作出超越传统,打破文学与视觉艺术界限的作品。21世纪,图像小说的崛起似乎在印证这个预言。

  2018第三届图像小说节日前落幕,为期两天的小说节,让不少欧漫迷在活动现场一待就是一下午。十位中法漫画家和三位资深动漫出版人同观众一起,围绕图像小说展开了头脑风暴。那么,图像小说节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迪?

  漫画家心中的图像小说

  什么是图像小说?有人把它当作漫画的一种门类,有人称之为一种营销方式,也有人说图像小说相对于普通的漫画,更具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性。那我们的漫画家们又怎么看呢?

  漫画家夏吉安给出了文艺的表达。“我们常说漫画是纸上的电影,而图像小说就是介于电影和文艺小说之间的形式。它在纸上存在,既有小说的思想性,又有漫画的图像,非常适合读图时代。”

  法国漫画家奥利维耶·瓦提纳说,图像小说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诞生,当时只是一种市场营销的考量。他认为,图像小说的主题更适合成人。“虽然是在读漫画,但是却没有这么幼稚。”

  插画师钱妤同样认为,图像小说就是通过图像来讲故事,对象是较成熟的受众。“法国的图像小说精美,形式多样。比如无字漫画,已经开始脱离文字的禁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灵感来自于何处?

  各行各业都会有关于灵感的困扰,艺术家给出的关于灵感之源的答案显得浪漫唯美。

  法国漫画家瓦妮妲带来自己的漫画作品《榛子的味道》。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瓦妮妲的漫画故事多是现实主义,但她也会设计一些场景,展现一些生活之美,比如建筑、自然,又或是琐碎日常。关于爱情的作品阐述,情感的表达很重要,源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可以让读者在作品中读到情感的张力。

  弗雷德里克·贝雷莫觉得自己的灵感来自于旅游和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他喜欢去乡村,喜欢去海边,当他有一些想法时,他希望有充分的时间,让想法变得成熟。他甚至会在睡梦中去捕捉自己的灵感。法国每年出版5000多册漫画,其中难免很多相似的内容,贝雷莫希望避免这种相似和常规性。

  漫画家犀牛大哥也谈到了灵感来自旅行和阅读,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着思考。因为只有时刻保持着搜集故事的想法,灵感才会从生活中任何地方蹦出来。犀牛大哥也喜欢认识各行各业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去采风,体验生活,搜集素材。

  或许,艺术最好的发电机就是生活本身。

  漫画的创新

  跨媒体时代的来临,也为漫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空间。漫画的创新不仅仅是从纸质书到电子书,更多的是一些形式上的创新。

  比如作者马蒂亚斯·皮卡尔带来了3D漫画书。起初,皮卡尔完全没有想到要创作一个新的形式,他觉得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当时,他正好在家里找到一副3D眼镜,觉得很有意思,于是这个想法就诞生了。皮卡尔做这本书时其实不知道目标读者是孩子还是成人,这是一本黑白作品,而且是一本无字书,带上眼镜才有蓝色、红色。活动现场,也有观众提到3D技术的实现。皮卡尔解释道,这其实不是一个现代的方法,它和摄影一样,始于19世纪。在绘画的时候,创作者只需正常绘画,但头脑中需要考虑红色和蓝色的错视问题。

  贝雷莫的《丛林》是一套无字书。他希望这本漫画可以给所有人阅读。孩童可以从孩童的角度去品读,成年人可以有自己的欣赏角度,老人也可以阅读。在做无字书的时候,就要关注书的节奏,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要留给读者思考的节奏。无字书有点像舞蹈和戏剧的工作,虽然没有字,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遵守。而这本书本身的视角也很奇特。比如其中的《丛林·狐》就是从一只狐狸的角度去看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现实又不乏感人之处。

  犀牛大哥关于漫画的创新亦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到,作者创作的角度打开了,读者观看的角度打开了,自然就有了新的发现。犀牛大哥特别害怕禁锢于某一种形式,他希望通过形式的创新,自我的提高,让自己的漫画作品免于局限性。

  此外,编剧和画家合作创作一本漫画也不失为一种创新。比如去年热销的漫画《智者星球》就是一个典型。

  欧洲漫画家生存现状

  我们常常听到“斜杠青年”的说法,欧洲虽然有很好的艺术氛围,但是对艺术家而言,生活也不总是如此尽如人意。欧洲也有很多独立艺术家,尤其那些尚未出名的作者,他们的生存现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化。有些独立艺术家生活也很艰苦,他们的收入可能在SMIC(法国最低工资标准)之下。

  但是漫画家蒂埃里·罗宾也谈到,比起竞争,对艺术家而言,做出好的作品,找到合适的编辑将作品出版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即使欧洲可以视作艺术家的天堂,但是读者的人数始终还是这些。艺术家会对一本书付出很多心血,但是并不是每本书都可以卖得很好。尽管如此,艺术家也会有一份匠心。比如罗宾的《海龙屯》,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准备,会去现场采风和当地人交流,他期待高质量的作品。

  慢工出细活,对艺术家而言最幸运的一点就是可以有一份合适的收入,让他们可以安心画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们中国的漫画家也有与画作死磕的劲头。”夏吉安讲的故事,更像是一种曲线救国。夏吉安虽然喜欢漫画,但是他又了解自己的画风可能不是比较讨好市场的日式画风。所以一开始,他先把作品做成了插图版的儿童文学,在有了一定市场后,在小朋友和家长都接受后,再次重新回到漫画的道路上。

  图像小说的世界观

  图像小说的思想性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漫画,世界观的构建值得深思。

  蚂蚁谈到,每个人看《九州》,都会有自己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其实是一个我们从电影工业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这个架空想象的世界有一套基本规律,是创作者对想创作的世界的根本层面的规划。漫画虽然是平面的、静态的,但是漫画有着极其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是真人无法呈现的,这是漫画的魅力所在。

  构建世界观比我们想象中要困难很多。蚂蚁很喜欢的科幻小说《三体》,其中关于人类的部分,我们很容易理解和推断。但此外外星球的价值观和文明世界,这是我们没见过的,我们无法设计,这也是难点所在。

  本次图像小说节由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起,上海站活动由欧漫达高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明珠美术馆联合举办,并得到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图像小说节将全世界最优秀的图像小说呈现给中国读者,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一探文学形式的未来。


责任编辑:霍娟